第11章 劝降使者

    耿献忠入城后便在几名士卒的看守下前往行宫面见朱由榔,一路上自然免不了东张西望,然而负责看守他的几名士卒早已经得了吩咐,只要他的视线稍微游移,便会引来士卒一句厉声呵斥,若是还不转回视线的话,士卒便会毫不犹豫地用刀柄在他背上来一下。

    而在挨了一记刀柄过后,耿献忠感觉全身骨头都要散架了,再也不敢游移视线,只是老老实实跟在带路的士卒后面前往行宫。

    街道上几乎没什么百姓,只有成群结队的士卒在街道穿行,每次和这些士卒擦肩而过时,耿献忠都会悄悄瞥一眼他们的神情。

    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希望从他们脸上看到慌张的神色,好让他对接下来的劝降更有信心,然而事与愿违,尽管能从这些士卒的脸上看到他们对战事的忧虑,但也同样能看到他们守城的决心,最后一路看下来反而动摇了耿献忠原本对于劝降永历君臣的信心。

    于此同时的行宫大殿上,朱由榔正在与群臣商议该如何应对耿献忠。

    朱由榔坐在龙椅上问道:“诸卿可知道这清军使者的来历?”

    昔日诛杀王坤的朝会上主战派的二号人物,后来入阁接任次辅的礼部尚书吴炳拱手出列:“禀陛下,臣昔日在广东时曾与此逆贼有过数面之缘。”

    “此逆贼原籍陕西武功,崇祯朝时以选贡之身被授予巢县知县一职,后被升为金华同知,协助隆武朝东阁大学士朱大典守城,后趁机缒城而走,逃入广东后被我朝征为广西布政使,前番又与都指挥使司胡日恭一并投降了虏贼。”

    吴炳话音刚落,就有一名御使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似此等悖主降敌的逆贼此番正该杀之以儆效尤!”

    御使此话一出当即获得了不少官员的支持,他们纷纷站出来请求朱由榔把耿献忠就地处决了,而朱由榔看着义愤填膺的群臣,心中却只是冷笑。

    穿越过来的这些天里他已经看清了这些人的真面目,表面上好像是什么大义凛然的君子,其实不过是群欺软怕硬的小人罢了。

    只要遇到这种不能全节的人或是有损古今大义的事,个个都跟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似的围了过来,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口诛笔伐,彰显自己维护大义的形象。

    但是等他们自己遇到这种大义抉择的时候,一个个就又都不说话了,那些远的事情暂且不说,就只说最近关于行在此番究竟是去是留的那件事。

    当清军进犯的消息传到行在的时候,底下这些人里除了少数几个人,其他哪个不是被吓得魂不附体?连清军的具体情况都还没有搞清楚,就上疏建议放弃桂林逃往湖南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全节之人遇到清军拍拍屁股就跑,把其他人丢下不管不顾,等其他人投降清朝以后,又调过头来骂人家无耻,这世上哪有这种狗屁道理?

    “诸卿何必如此?”朱由榔平复了下心情,然后看向阶下群臣说道,“耿献忠降敌固然可恨,但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我们一路从肇庆逃到了桂林,他们这些没来得及跑的挡不住清军所以才投降了,若是照这样论下来的话,那朕这个带头跑的天子,是不是也要被枭首以儆效尤?”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