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晒盐法
姬阳
大明:俺爹朱高煦,江湖人称造反大帝
徐妙云目光定格在朱瞻壑身上,轻柔得问道“瞻壑,什么办法?”
朱瞻壑思考了下,组织组织语言,片刻后开口。
“首先,食盐产量提升是必需的,唯有这样才能在大明出现危机时,化解危机”
“而提升食盐产量,就得从现在制盐手法上着手改变,大明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煎盐法和煮盐法,而这两种方法,一废人力,二废柴火,虽然产量可观,但是成本也不低”
“而要提高食盐产量,现今最容易的是晒盐法”
“晒盐法?”徐妙云蹙眉,她也知道这个方法,因为晒盐法很久以前便有了,甚至宋朝就开始使用,不过最后却弃用了,甚至朱元璋也考虑过,不过也没采用。
“晒盐法,弊端太多,恐怕不行,不然当年太祖也不会弃用”徐妙云回答道。
晒盐法,虽然自古就有,但是问题多多,因为技术原因,在不懂晒法的情况下,晒出来的海盐杂质特别多,吃了以后也容易中毒。
所以晒盐法在宋朝使用了不久,便被弃用,依旧使用煎盐法。
“皇奶奶别急啊,我说的晒盐法是全新晒盐法”朱瞻壑记得,晒盐法普及还是在清朝嘉庆年间才开始普及的,因为那时候才得到了改善,而这之前制盐遵循旧法。
“全新晒盐法?”
“嗯,现在的晒盐法太过粗糙,是直接将海水或者卤水引到盐田然后便让风吹日晒来蒸发水分,最后直接得到粗盐,可这样的盐,杂质太多,完全没法食用,甚至产量也不高”
“但要是将盐池重新划分呢?不再是平地一片,而是多级划分,由上到下,逐个挖低,上下池留池门,用于向下流水,让海水经过多级盐池进行照晒,杂质层层过滤,海盐也更加浓,最后使海水蒸发,成为粗盐”
这样制出的盐便能去除大量较大的杂质,不过依旧还是有许些杂质,但是在重新以少量淡水稀释,再用碱和熟石灰来沉淀盐水中的杂质,在过滤在重新日照结晶,这样后盐的品质能和贡盐差不多,甚至更好”
“当然重要的是,也要在盐池两边开沟,一是涨潮时可以用来储水,二是排晒完盐后的杂质苦水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