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三章 比比皆是
我在三国被杀了一万次
傻子有点聪明
巡视一圈后,皇甫嵩来到营门,回头对秦川道:“陈将军治军严谨,营伍整齐,分工有序,兵甲齐备,老夫甚感欣慰。”
“谢将军夸奖。”秦川道。
“你专设炊事营之法,实属上策。”皇甫嵩叹了口气道:“只是其他营中,很难照此法办理。”
虽然出征前,各部都会获得一些赏赐,但士卒获得的赏赐,以及他们的粮饷,都是属于他们的私有财产。正常情况下,主帅不可能强行收缴上来统一料理。
而要是让士卒保留他们这点微薄的财产,让主官来承担士卒们的饮食,大多数汉军将领也做不到。
皇甫嵩久经军伍,也是一代名将,自然一眼就能看出问题所在。
然而没有足够的资源,他也只能看着问题无法解决。
“陈将军,你随我继续巡查。”叹完气后,皇甫嵩对秦川命令道。
秦川加入了皇甫嵩的队伍。
队伍里诸人在出征前都已见过,有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健,皇甫嵩的主薄梁衍,射声将军沮俊,其他都是皇甫家的亲兵。
皇甫健,字坚寿,是董卓在西凉时的朋友,董卓曾任命他为侍中,但他没有接受。
汉代,尤其是汉末时,拒不接受朝廷官位的人比比皆是。
这其中有部分清贫之人,确实是为了信念而拒绝当官,往往被士林拿来大说特说,以显示士儒们高尚的品德,但其实这一类人极少。
绝大多数还是财大势大之家,看不上朝廷所封官位。
皇甫健就属于后者。
皇甫家族是安定郡望,在西凉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。尤其是到了上一代皇甫规出道,凭借多次平定羌乱的战功,更是号称“凉州三明”,声威显赫。
就算不考虑皇甫家在安定的势力,皇甫嵩本人也曾封槐里候,食邑八千户。虽然之后被降级,食邑减为二千户,那也不是什么寒门士人可比的。
比如此次随军出征的一千皇甫家本部兵马,平日里就是皇甫家地盘上的部曲徒附,遇到战争了皇甫嵩就可以持符节征调他们加入正规军,同样享受朝廷待遇。
当初董卓能放过皇甫嵩,岂是皇甫健仅凭几句空口白话就能说服的?
正是皇甫健晓以利害,并表示了不惜鱼死网破的决心,董卓考虑到皇甫家族在西凉的巨大影响力,才会“做人留一线”。
有这样的家庭,背后更靠着牢牢扎根在凉州的半军阀化家族,皇甫健也不看好董卓,所以完全有资格拒绝董卓治下的侍中一职。
当然皇甫嵩本人,可以说是一个大忠臣。
他多次手握重兵,但从未想过利用军权去做违逆朝廷的事。哪怕是明知朝廷已被十常侍、董卓控制,他仍然每次都会很听话地接受朝廷征召孤身赴险。1
苑门屯军前面,就是马超的营地。
这次行军,由越骑将军部打头阵,负责哨探开路之职;骑都尉马超部紧随其后;后面依次是秦川的荆州牧部、射声将军部,皇甫家部曲在最后督押。
因此皇甫嵩巡营便是从后往前,顺路带上各部主官,也有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熟悉的意思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