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忠心不二胡庆余

    胡庆余感觉火候差不多了,直接念了出来:“本百户在蓟辽营造了义庄,本来是想着多赚点银子。”

    “但是当王爷知道以后,当即就劈头盖脸的狠狠训斥了本百户一顿,让本百户不准用一分银子,全部拿来修建义学。”

    “资助蓟辽的贫寒学子们读书,另外还会拿出一部分银子资助蓟辽举人们盘缠,用作进京赶考的费用。”

    蓟辽是边关苦寒之地,比起南直隶、浙江布政司等地的读书人,简直就是穷困潦倒的乞丐。

    方孝儒等浙东学社的读书人听到资助两个字,全都是面露轻蔑,看不起谁呢这是。

    浙东学社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穿着喜鹊登枝金花绸缎的乡绅,身边还有婢女长随等奴仆伺候,入嘴的茶不是上等茶叶都不会喝一口。

    方孝儒、黄子澄等江南读书人看向了一旁的蓟辽读书人,基本上都是一身寒酸的棉料儒衫,就连蓟辽学社的闻人王艮都穿不起一件绸子右衽衣。

    王艮感受到周围读书人瞧不起的眼神,脸容一红,知道他们蓟辽读书人平时没少遭到一句穷酸的讥讽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王艮却没有了半点羞臊,一步步走到了朱棣面前,深深下拜:“晚生等蓟辽读书人谢过王爷的高义!”

    蓟辽读书人过的一直都是很拮据,朱棣每人派发十两大明宝钞的盘缠,看似不起眼,还不够浙东读书人在教坊司一夜风流的开销。

    如果是采买干粮,足够蓟辽读书人从北平赶到京城参加科举了,不用绝望的困在家里,只不能眼睁睁看着光宗耀祖的机会一点点消失殆尽。

    家乡父老的失望眼神,折磨疯了不知道多少蓟辽才子。

    蓟辽读书人一起来到了王艮的身后,面对着最没希望继承皇位的朱棣,深深下拜。

    “燕王的大恩大德,我等蓟辽读书人这辈子都不会忘记。”

    “赵兄啊!你明年终于能来蓟辽参加科举了,呜呜.....”

    “有了燕王的恩典,我等蓟辽读书人终于不会在家乡父老失望的眼神里,穷困痛苦的度过一生了。”

    朱棣已经预料到了北平义庄能够笼络蓟辽读书人的人心,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作用,只是区区十两银子就让蓟辽读书人潸然泪下。

    要不是担忧给朱棣招惹麻烦,不少蓟辽读书人差点痛哭流涕的跪在磕一个响头。

    朱棣没想到蓟辽读书人过的这么凄苦,有感而发的眼眶红了:“是本王疏忽了,倘若是能够早些营造义庄义学,就能救下更多的蓟辽举人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看向四子朱棣的视线,多了几分看重,听了这番话又感到有些怪异。

    太子朱标才是君,朱棣不过是一个臣,这番话应该是由太子朱标来说才对,怎么让朱棣这个臣说出口了,还办了实事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