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误会
大明:摆烂了,家父胡惟庸
一千万字
应天府在这个仲秋节气本来应该秋高气爽,是一个携带三五姬妾出门嬉戏的好日子,今天却反常的下起了大雪。
瑞雪兆丰年。
这场大雪下的过早,就不是瑞雪了,而是一场灾害。
金瓦红墙的皇宫渐渐被大雪覆盖,这座整个大明最金碧辉煌的宫殿,只剩下了白皑皑一片。
“真想披麻戴孝。”
朱元璋穿着一件大襟四团常服,坐在文华殿内的苏绣软塌上,望着窗外的白茫茫大雪,忍不住叹了一口气:“皇宫都覆盖了这么多雪,老百姓可要受苦了,地里的庄稼不知道要冻死多少。”
朱元璋望着呼啸的大雪,忧虑的说出了两个字。
“抚恤。”
大明开国不过十年,北方还残存着大量元蒙鞑子,经常发生战事,阵亡将士们的埋骨之地就成了朱元璋一直忧虑的问题。
朱元璋看了一眼大明殿灯漏,时间已经不早了,嘱咐道:“大伴,去把制敕房的几位大臣叫来。”
早朝在宋朝,已经不是每天都举行了。
改成了每旬三次,逢三、六、九为期。
十天举行三次,一个月最多举行九次早朝,碰到祭祀、大雨、风雪还要改时间,或者不举行。
今天本来是要举行早朝,不过应天府卷起这么大的风雪,早朝按照惯例就不举行了。
朱元璋想要商议政策,还有其他的法子,去把六部的大臣请来。
元生公公走到文华殿门口,刚刚打开文华殿的红漆木门,大雪随着呼啸的寒风瞬间吹进了文华殿。
吩咐一名宦官去宣六部的大臣,立即关上了红漆木门,回到朱元璋身边。
默默站立。
朱元璋换上一副不苟言笑的神情,静静等着大臣的到来。
大臣们处理政务的制敕房在皇宫内,位于皇宫的东侧,紧挨着皇宫南墙。
对面便是文华殿,相隔不过数百步,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皇帝与大臣商讨政务。
文华殿往北数百步则是太子居住的东宫慈庆宫。
文华殿在东宫和六部的中间,一是为了便于处理政务,另外一个是便于培养太子。
慈庆宫后面是宫城的城墙,里面居住着妃子。
宫城门口有内廷锦衣卫把守,除了皇帝以外,任何男人不能进入宫城。
朱元璋还在思索接下来的对策,几名大臣迎着风雪,走进了文华殿。
等到几位大臣坐在花梨官帽椅上。
朱元璋说出了这段时间以来的忧虑:“前段时间,边关又发生了一场战事,阵亡了许多将士,有些将士们可以葬回祖坟,还有很多将士们只能葬在荒山野岭。”
“将士们为了大明抛洒了热血,不能再让将士们在死了以后,没有一个安稳的葬身之地,不知道各位大臣有什么良策。”
说到这里,朱元璋故意停顿下来,审视眼前的大臣们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