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恍恍惚惚
大明:摆烂了,家父胡惟庸
一千万字
朱元璋更是老脸恍然,嘴里念念叨叨,不停的在重复一句话。
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,唐宗宋祖稍逊风騒,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......”
这首诗词如同黄钟大吕撞击在朱元璋心间,说出了朱元璋这么多年来的心声。
天朝上国几千年的历史,有谁能够比他朱元璋更雄才大略,只凭一个碗就能成为开国皇帝。
即便是汉高祖刘邦也是亭长出身,换成今天的大明那可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乡绅。
他朱元璋只是一个乞丐。
“好!”
朱元璋大喝了一声,神采飞扬,身上似乎绽放着千古帝王气。
“太好了!”
朱元璋目光灼灼的看着胡庆余,狠狠的拍了拍胡庆余的肩膀:“单凭这一首诗词,你就是大明第一大才。”
胡庆余没想到经商老头的劲还挺大,拍的他龇牙咧嘴:“可不能乱说,这个名头太大,小子可不敢戴在头上。”
“反正咱俩说好了托妻献子,今天就把这首诗词送给您老怎么样。”
朱元璋明白了胡庆余的意思,这是用这首诗词彻底敲定一妻一子的藏匿,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反悔。
朱元璋露出了认真的神情。
毛骧回过神来,看到朱元璋老脸又一次出现了认真,心里骇然。
能让皇帝朱元璋认真对待的人和事极少,只有两次,一次是答应弥留之际的常遇春封国公。
大明立国以后,朱元璋不顾所有淮西勋贵的反对,册封常遇春的长子为六大国公。
“没能想到在有生之年,还能再见到一次。”毛骧忍不住呢喃了一句,看着龇牙咧嘴的胡庆余,心里只有唏嘘感慨。
朱元璋站起身来,认真的说了一句:“咱回去把这件事记下来。”
只是口头答应,还有修改的余地,朱元璋却准备回去写一份诏书。
只要盖上传国玉玺的大印,一切尘埃落定。
胡庆余还以为经商老头有健忘的毛病,见他要走,赶紧追问了一句:“您老叫什么名字。”
朱元璋停下脚步,想了想,回复了一句:“钟离先生。”
胡庆余愣了一下,忍不住嘀咕了一句:“本少爷还铁拐李呐。”
等到朱元璋和毛骧离开以后,校场边缘的上百张官帽椅,只剩下胡庆余孤零零一个人。
日头渐渐西斜。
胡庆余打了一个哈欠,准备回家睡觉了,就不在这里等着大伴公布进入下一场选拔的勋贵少爷和浙东公子了。
反正他没去,肯定不会有胡庆余三个字。
就在胡庆余站起来,迈开步子往家里走,还没走上两步。
大伴走了过去,尖细声音说道:“恭喜胡少爷,榜上有名了。”
有本少爷的名字?
胡庆余心里全是疑问,大伴已经说过了不参加选拔的视作名落孙山,怎么还会有他的名字。
虽然不知道原因,胡庆余不得不去,不然就是违背太子的命令会被砍头。
点将台上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