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章:必须去一趟
我在洪武开商铺
书书在看书
三人兜风很晚才回到刘强家,此刻已经凌晨两点多了!
“刘先生,你打算怎么办?”
“我要回去,回朝堂!如果他们不仁,那就别怪老夫无义了!”
刘强见刘老头上套,嘴角不着痕迹的露出微笑!
“不如……!”
刘伯温看着刘强,静等下文!
“咱们定个大计划!如何?”
“什么大计划?”
刘强带着刘伯温来到电脑桌前,找到李善长的的信息,边看边对刘伯温讲道:“先生请看,上面写着洪武三年,朱元璋为北伐的胜利大封功臣!”
“老朱认为,李善长在前线将士作战期间,负责军队后勤粮草供应,功劳很大,于是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,升任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、中书左丞相、光禄大夫、左柱国、太师,每年俸䘵四千石,子孙可世袭爵位!”
“同时又授予李善长铁券,可以免除死罪两次,子孙可免除死罪一次。”
“当时获封为公爵的有徐达、常遇春、李文忠、冯胜、邓愈以及李善长一共六个人!”
“李善长名列第一,封赏他的文书将他比作汉朝名臣萧何,褒奖至极!朝中百官都以李善长为首!”
“他外表宽厚温和,但嫉妒心强!同是开国功臣的御史中丞刘基,就多次被李善长刁难和加害!”
“后因意见不合,又畏惧于李善长的权势,洪武四年也就是今年,不得不辞官回家。”
刘强扭头看着身边的刘老头,故意讥讽道:“刘先生刚才的骨气,在那个时空哪儿去了呢?”
刘伯温尴尬的无话可说!
刘强接着读道:“之后参议李饮冰、杨希圣,曾对其稍有冒犯,便被李善长上奏罢黜官职。”
刘强又继续道:“后来老朱所任用的参知政事张昶、大臣杨宪、汪广洋、胡惟庸先后获罪,只有李善长,还像原来一样继续在朝廷做官。”
“李善长权势渐高后,愈发傲慢,朱元璋开始对其有所反感。”
“洪武四年(公元1371年),李善长生病辞官,得到朱元璋的厚赏。”
“一年后,李善长病愈,被朱元璋留在中理府负责修建宫殿,并拓移十四万江南富民到濠州。”
“至于后来他该不该死?史书上也说的不明不白!”
“不过他瞒着朱元璋,故意没说胡惟庸想谋反的事实,就是他的问题了!”
“胡惟庸之所以走上这条路,也是之前被李善长整怕了,所以他一心想做到位极人臣,要让别人扳不倒他!”
“后来官越做越大,胡惟庸他飘了!他开始嚣张跋扈、独断专权,一次次的越线,把老朱当成聋子,瞎子。”
“他看不起那个嗜杀成性,同样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!”
“所以他广罗党羽,想架空朱元璋,也为之后招来杀身之祸。”
“以上这一部分,都是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,如今不知那李善长如何了?”
刘伯温说道:“老夫离京之时,还未曾听说他生病辞官!”
刘强说道:“其实这些人,性格还没有大变,还可以抢救一下,我们要把他们都变成自己人!”
“唯独这个李善长,事情坏就坏在他身上!”
“这个人嫉妒心太强,杀了他倒不至于,不过,不能再让他回朝堂了。”
刘伯温捋着他那小撮胡子默默思考,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,干脆又看向刘小子,“难道你有好办法了?”
“不知刘先生认为,这满朝的文臣武将,还有那些达官显贵,最在意的是什么?”
“这个嘛!世人无非就是为了名利二字!”
刘强挑起大拇指,“刘先生说的不错,看的透彻!”
“我这个大计划能不能成?还得靠刘先生那张嘴,想办法说服满朝文武官员,当然也包括朱元璋!”
“哦?说来听听!”
刘强娓娓道来,“俗话说,千里当官只为财!我不认同,但也不反对!”
“如今大明的官员俸禄极低,日子过的清贫,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了什么?”
“好名声!需要他们自己去搏,这个我无能为力!”
“不过这‘利’嘛!我倒是有办法能让他们每年的俸禄,提高五倍甚至十倍!”
“到那时,日子自然而然过的舒心,再也不用为温饱犯愁!”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