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林娘子乱点鸳鸯谱,少年郎婉言拒好意

    第26章 林娘子乱点鸳鸯谱,少年郎婉言拒好意(1/2)

    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没有,狄泉与焦挺一上手,狄泉立刻便察觉出来,这焦挺不管兵刃功夫如何,只怕这徒手格斗自己不是他的对手!

    这一招借力打力,都被他给玩妖了!

    狄泉又是一个“童子抱心”式,中宫直入,焦挺一个翻身,不走上而走下,改攻下盘,使出一招“大别子”!

    这一招可是在后世的中国跤里面出现过,可谓是原汁原味!

    狄泉认出这一招,立刻设法化解,要不是他认识这“大别子”的招数,知道破解方法,估计刚才那一招,自己已经被焦挺给放翻在地上了!

    焦挺明显还留有不少后手,但是他很识趣,人家狄泉乃是梁山泊寨主,他初来乍到要到狄泉手下去讨生活,怎么能叫狄泉落败,让他失了面子呢?

    焦挺虽然“没面目”,却非“没脑子”,当下与狄泉分开,跳出圈子,拱手行礼。

    “狄寨主武艺高强,小人甘拜下风,若再打下去,小人便不敌了!”

    狄泉心中明了,这是焦挺给他留了脸面,这样的聪明人,狄泉倒是喜欢,而且他这身摔跤相扑的功夫也着实不凡!

    若能将其身上的功夫选择其精练易上手的部分教给军卒,也可大大提升战斗力啊!

    焦挺的所谓“相扑”路子,在狄泉看来,和后世的中国跤差不多。

    摔跤最早在战国时期“以为戏乐,用相胯示”秦汉称“角抵”,晋代又称相搏、手搏、相扑。

    三国时期魏主曹操将摔跤引入兵营,作为练兵的科目,唐代敬宗、庄宗、文宗都喜欢摔跤,致使摔跤猛发展到轻盈、敏捷相当的水平。

    《水浒传》书中燕青打擂时,其所述动作就是现在中国式的散手跤中的穿裆掼招数。

    南宋岳飞抗金御敌,全军上下以跤健魄,至今遗有“雁门跤风”四字,可见这相扑摔跤的技法,用于练兵,不仅可以锻炼战斗力,更能强身健体。

    要说中国跤近代分两种。

    一种民间俗称“细胳膊跤”就是武术加跤,神鬼难逃,即快跤,一巧破千斤,现术语称“散手跤”。

    一种属于“粗胳膊跤”属于功力型,以功力压快,刚中强,以力降十会,即现拿着摔的揸把跤。

    而焦挺此人的摔法既有散手跤的技巧,其功力也极其强悍,这样的好手,便是后世也很难出一个,这得是一个个对手和自己摔得鼻青脸肿,嘴歪眼斜才能练出来的实打实的功夫!

    也不知道,他和燕青要是来一场相扑,会是谁输谁赢!

    “兄弟,好俊的拳脚功夫!”

    狄泉也不禁'赞叹起焦挺这手绝活。

    “雕虫小技,怎比狄寨主能耐,将济州府大军一举击溃!”

    焦挺就是听得旁人聊起狄泉大破济州府军队之事,才决定前来投奔的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