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云咋能有声音呢?
云的声音
白马出凉州
秋天的腾格里沙漠,是美丽而富饶的。
胡杨树的叶子变成了金灿灿的黄色,红柳红得像着了火,海子边的芦苇却依旧绿油油的。
黄蒿和茅条的籽成熟了,累累的沙枣像玛瑙一样压弯了枝头,梭梭根下寄生的名贵药材苁蓉和锁阳也钻出了沙土。
沙米可以打了,沙葱和沙芥也可以歘(采拔)来腌菜了...
这些可都是沙漠里才有的美味,外面的人可能连它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过。
在外面的人看来,沙漠是寸草不生的死地,可生活在沙漠边的人,却把沙窝窝当成了聚宝盆!
阳曹村离腾格里大漠只有四五里远,沙窝就等于是村民们的后院。
每到秋天,村民们就在腾格里大漠里挖锁阳苁蓉,捋黄蒿茅条,歘沙葱沙芥...
最重要的,还是去腾格里大漠深处“铲冬草”。
阳曹村的牛马骡驴,春夏秋可以在田野里放牧,可冬天的田野里却光秃秃的,没有草让牲畜吃。
漫长的严冬,只让牲口吃“稳子”(小麦脱粒后的芒屑)可不行。
腾格里沙漠边的农民,每到秋天就去大漠深处的海子边铲了芦苇,用车拉回来晒干储备,作为牲口一冬天的口粮。
像驼客云声一样,在寒冷的冬天去沙漠里搭了毡帐去放牧,实在太受罪,那不是农耕文明所能理解的生活。
骡马牛驴都无法忍受沙漠深处的严寒风沙,就别说了人了。
所以,收割完庄稼后,铲冬草就成了阳曹村的头等大事。
腾格里沙漠深处存满了危险,一不小心还会迷路,所以,每年秋天铲草的时候,阳曹村的村民都会一起出动,结伴而行。
到了腾格里沙漠深处,全村人找个大的海子边驻扎,把大大小小的车围成一圈,搭上毛毡建成营地,既能防风沙,又能防野兽...
大家白天各自寻找海子割草晾晒,晚上就回到营地,一起吃饭睡觉。
沙漠深处的生活虽然艰苦,却非常有意思。
“铲冬草”要去好多天,大家就各自带了口粮。
最常见的是“西瓜泡馍”。
阳曹村几乎每家的街门道里,都吊着一个用向日葵杆子做的“馍架”。
蒸好的馍馍放在馍架上,几天就被腾格里沙漠干热的风吹得酥脆,没有一点水分。
泡在“瓜碗”里,酥脆的干馍就像海绵一样,吸足了西瓜的甜汁,美味无比,既充饥又解暑。
有些人家还带了面粉,用搪瓷盆子和了面,做成极粗极筋道的“驴肚带面”,拌上油泼辣子和蒜泥,每个人都能咥(很爽的吃)三碗!
驴肚带是驴拉车的时候,肚子底下的一条粗皮绳,可见“驴肚带面”有多粗多筋道...
不想吃“驴肚带面”的人,就把面团用手压成薄薄的圆坨坨,煮在铁锅里做成“坨坨子”,有些类似于古人的“汤饼”。
吃过饭,根本不用水洗碗,抓起一把沙子丢到碗里,撺几下,碗就明光锃亮,干干净净!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