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陶基

    当即,陶应邀请陶基坐下,二人寒暄一番,陶应这才问道:“兄长为何忽然来到徐州?”

    “哎!不瞒三弟,如今江东大乱,孙策与刘繇、王朗的战争,让整个江东都不平静,咱们丹阳也不安全,为兄无奈,只能离开了,听闻三弟夺回徐州,治下兵强马壮,为兄便想着,前来避祸。”陶基满脸的无奈。

    陶家在丹阳算不上什么很大的家族,也就是出了陶谦这个徐州刺史,家族才得以发展,不过,陶家远在江东,陶谦也无法给与太多的照顾,如今,整个江东大战连连,陶基在丹阳实在是呆不下去了,只能带着一家老小,离开了江东,前来投奔陶应这个从弟了。

    “兄长既然来了,不如就与小弟一起,为徐州百姓做些事情吧。”陶应拍了拍陶基的肩膀,毕竟是自己人,陶应也就陶基这么一个从兄了,况且,对方还有着不错的能力,他自然是不会拒绝陶基。

    陶基听到陶应要留他在徐州做官,连忙一脸惊喜的拜道:“多谢主公。”

    “兄长,咱们到底是骨肉至亲,没有外人在场,依旧以兄弟相称即可。”陶应扶住了陶基。

    陶基一脸欣慰,他与陶应虽然是从兄弟,其实关系也算不上特别亲密,毕竟,陶应从小生活在徐州,而陶基总共也没有来过徐州十次,也就是偶尔来拜访一下陶谦这个伯父罢了。

    甚至于陶谦死时,因为刘备的原因,陶基都不知道,也就是陶应夺回徐州之后,消息流传出去,他这个远在丹阳的从子才知道陶谦已经死了。

    “三弟,为兄想找个时间,带着璜儿他们去祭奠一下伯父和大兄,伯父在世之时,虽然只见过璜儿两次,却是一直将他当成亲孙子,却不想,伯父和大兄都被奸贼刘备所害。”陶基语气有些低沉的开口。

    陶家能够崛起,全靠陶谦这个徐州刺史的支持,陶基的父亲死得早,虽然他一直生活在丹阳,陶谦却也没有放松对他的关心,时不时的就会派人回老家关心一下陶基的成长,物资也从无短缺,因此,陶基在心里,同样尊敬自己这个伯父。

    “这是自然是,我会让陶勇安排的,至于大耳贼刘备,小弟迟早将其人头取来,祭奠兄长和父亲。”陶应神色坚定。

    他既然穿越来了,那就有义务,为陶谦父子报仇。

    “为兄虽然没有太强的能力,也愿全力协助三弟报仇,以告慰伯父和大兄在天之灵。”陶基一脸的真诚。

    “如此甚好,兄弟齐心,其利断金,小弟相信,用不多久,刘备的人头就会摆在父亲和兄长灵前。”陶应拍了拍陶基的肩膀。

    “三弟,丹阳毕竟是咱们陶家所在,你如今已经夺取了淮南,难道就没有夺取江东的想法?”二人又聊了一阵,陶基忽然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身为丹阳人,他当然想要陶应夺取丹阳甚至整个江东。

    陶应其实也有些心动,江东虽乱,却是正好乱中取利,即便是他现在的重心在中原和北方,可若是能够在江东夺取一块地盘,作为今后进攻江东的桥头堡,也是非常有利的。

    而且,丹阳不仅是陶应的老家,丹阳兵也是天下闻名,在古代这个地域观念极重的时候,若是陶应能够夺取丹阳,招募一支丹阳精兵,其战力绝对强大。

    毕竟,这可是相当于陶应的家乡子弟兵,就像项羽当年的八千子弟兵一般,他们的战斗意志,将会远远强于其余士兵。

    再配合严格的训练,精良的装备,丹阳兵必然会随着他陶应的崛起,而名震天下。

    “不瞒兄长,小弟确实有意夺取丹阳,不过,我准备等到比武大会之后,正式开始行动,兄长不如暂时在州牧府帮帮忙,等夺取丹阳之后,小弟准备让兄长做一个丹阳太守,将丹阳打造成为我徐州军在江东的坚固据点。”陶应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主公放心,属下一定会全力以赴。”听到陶应的话,陶基一脸郑重的拱手。

    比武大会依旧在进行,陶应并没有一直观看,很快,比武大会的前八强便选了出来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