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三酸两碱与后栓动步枪
种田在电影世界
爱吃腌芹菜
苏星云不仅将重心放在了商队上,同时,他对另外一个事情也异常上心,那就是化学。
早在半年前,领地的一部分工匠展现了超强的化学天赋。他们学习的知识很快就能理解,并且在超强的动手能力的加持下,试管,烧杯,酒精灯等化学器具都被制作了出来。
当然,作为武德充沛的四战之地,在苏星云的引导下,他们对火药充满了兴趣。
火药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,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唐代。那时火药已被用于军事,如制造火炮和火箭,用于攻城和远程攻击。
宋代是火药武器迅速发展的时期,出现了如霹雳炮、震天雷等爆炸性武器,以及突火枪,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之一。
火药的口诀是一硝二黄三木炭,一斤十六两,比例是16:2:3
黑火药的最佳比例是74%火硝、11.5%硫、13.5%木炭比例大致是15:2:3,至于一硫二硝三木炭是分子系数比,不是质量比例 。
火药的威力已经够大了,此时如果再加上一定量的白砂糖,那么它的威力将会得到数倍乃至十十数倍的提升。白砂糖是易燃物质,遇到高温会急速脱水并且燃烧。白糖燃烧当然需要氧化剂和高温。
火药中的硝酸钾自然是它最好的氧化剂。火药燃烧的热量又提供了高温的条件。根据白砂糖与硝酸钾反应的方程式得知,29份固体材料,最终生成了60份的高温高压气体,比例差不多为1比2,这可比火药单独燃烧高效得多,因此白糖可以说是火药的威力放大器。
中国传统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硝石、硫磺和木炭。硫磺也可以用雄黄代替,木炭也可以用油脂、沥青代替。而火药的发明,关键是在对硝石(又名焰硝)的识别、性能的了解以及其加工、提纯工艺的进步。
我国利用硝石是很早的,初时写作“消石”,在战国时已用做医药。其化学组成是硝酸钾。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、氧化成硝酸后与土壤中的钾素化合而成的。所以每当秋高气爽的季节,它通常呈皮壳状或盐花状析出来,覆盖在地面、墙脚,这就是所谓的地霜。特别是在猪圈、马厩、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。
硝民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,置于桶内,加水浸泡。经过滤后,将滤液熬煮或晒干,就得到硝石结晶。此外,在某些岩石表面、洞穴或盐沼地带偶尔也会找到它。东汉时成书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上所记载的、“能化七十二种石”的“朴消”,根据它的“化石”性质,大概就是硝石。
不过天然的硝石还是很少的,领地的化学家很有远见,既然天然的少,那我们就人工制造。
他们将主意打在土法积硝上,对于土法积硝,苏星云也只是从书上看到,首先是将厕所中的大便挖出堆粪,然后放在一片空地上,然取出产生的土硝,以八比一的比率与草木灰加热混合,用木炭过滤取硝水,然后熬制到粘稠,等待它冷却,取出结晶体。
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