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这钱我来想办法

    反正城里来的知青,那都是想一出是一出。

    贺情也不知道是受了谁的挑唆,闹这个故事。

    难不成是想瞎猫碰到死耗子,露脸立功,做出些成绩来,也好能早些回城里去?

    也不怪陈丰收这么想,这几年知青们为了回城,闹出的故事可不少,一桩桩一件件在他心里,那都跟明镜似的。

    那敖玉河的亲爹,不也曾经为了回城闹得人仰马翻么。

    为了回城,他偷着服用麻黄素、升压灵来制造高血压。连喝农药这些事都敢做,还有什么是这帮知青做不出来的。

    哎,如今那姓敖的都不知道坟埋在哪一处了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陈丰收也叹了一口气,劝道:“情丫头,我和你爹也是认识几十年了,你是他的亲闺女,我托大也能算是你叔了。叔跟你说你掏心窝子话,回城这心思你就歇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陈叔,咱都是一个村的,往上数几代也都是沾亲带故,说起来咱也是亲戚了。”

    陈丰收笑了笑,“那当然,你娘的一个姊妹,还是我的弟媳妇哩。”

    贺情拍手笑道,“是啊,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我给您明说了吧。我现在真没打算回城,心里就琢磨着得在甜水村做出些成绩来,也让我城里的爹妈和我亲爹妈长长脸,省得我爹妈觉得我没学到啥本事,光顾着过好日子了。我这人性子好强,不爱听人说白话。”

    陈丰收打量了贺情两眼。

    这话倒是有几分可信,从她昨儿上工的表现就能看出来,这是个好胜心强,不甘心拉后腿的女同志。

    “行,既然你把话说到这份上了,我也给你透个底。首先啊,先前正月里就闹过寒潮了,连报纸上的专家都说过,这是历史上少见的。也就是说十年难遇着一回。这才过了三个月,你要是说还有寒潮,那也说得太没有边了,难不成城里的专家比咱们还不晓得气候?有情况报纸肯定会写的!”

    陈丰收说着拿手敲了敲桌上的报纸。

    贺情顿时回想起一幕幕往事。

    报纸,报纸。

    原来今年的寒潮一直都有预兆!

    陈丰收口中说的一月份的寒潮,不管是这辈子还是上辈子,她都在新闻上看过报道!

    当初她还在京市,看到报纸上写:寒潮来袭!江城遭遇历史最低温度-18.1℃。

    报道上写着:1977年1月发生强寒潮,全国大部地区先后出现5~7级偏北大风,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最低气温为解放以来同期最低值,使湖泊、河流发生封冻,且以江城的-18.1℃为历史最低,无数农民受灾严重。

    初看这篇报道时,她还只当是个新闻,轻飘飘看完了整篇文章。

    除了替南方的人有些担忧外,并没有太大的感受。

    如今横跨了时间,她才恍然惊觉命运早就提醒了她很多个瞬间。

    1月份的寒潮,她只是新闻的阅读者,不以为意。

    4月份的寒潮,她却是新闻的经历者,变成了无数个灾民中的一员。

    贺情有些毛骨悚然,她甚至能够想象,四月份寒潮过后,报纸会如何记录报道。

    无非是某地受灾严重,收成大减。

    而其中的酸甜苦辣,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明白。

    “叔,万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!咱勤快些总比啥都不做要强吧。哪怕是没有寒潮来,我们现在采取一些措施,至少也能让庄稼好一些,到时候收成也好看些嘛!您是大队长,比我更懂田里的事,当然比我更知道田里的事用心总比不用心强。”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